首页

恋足女王网址

时间:2025-05-25 21:50:11 作者:图文故事|“把茶产业做大做强” 浏览量:51199

  5月21日是国际茶日。茶,不仅是我们日常相伴的一种饮品,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带动茶农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茶园考察调研,为茶产业发展指引方向。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在茶园考察脱贫攻坚情况。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早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多次来到福安社口镇坦洋村调研,要求当地因地制宜给茶叶分级,要成片、成规模地种植,科学管理,打出品牌,还亲自指导推进茶种改良,提升茶叶质量。

  2003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走进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的茶园,询问了解白茶推广种植情况。那次调研后不久,当地政府就注册了“白茶之乡”品牌,免费培训茶农,拓展出茶文化、茶工艺、茶食品等白茶产业链。

  2018年4月,安吉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当时的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肯定他们的做法。此后,白茶苗在贵州普安县、湖南古丈县、四川青川县等多地种植,成为带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的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考察,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他表示,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茶产业依然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总书记对乡亲们说:“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2022年10月,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听到参会代表谈起边远瑶寨发展茶产业带来的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茶产业大有前途,指引当地“要打出自己的品牌,把茶产业做大做强”。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我国茶产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华社 记者胡璐、韩佳诺)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出生“一件事”一网通办、外出旅游有“医”靠……各地这样改善百姓就医体验

本次会议发布了133个学术报告,内容涉及自然资源信息化与国土空间智能感知、资源环境大数据信息融合与应用、大数据时代的自然资源与生态治理信息平台等主题,突出展现了我国自然资源现代化治理正从“数字”加速向“数治”转型。

锻炼新人力争佳绩 中国男篮出征亚洲杯预选赛

记者了解到,煤炭清洁利用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内蒙古的这家企业,近日成功完成“二代新型一体化煤加氢气化炉”的试车任务,这一新技术比传统煤制气综合能效高5%~10%。

北京海淀计划到2026年医药健康产业收入达1500亿元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惩治打击恐怖主义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正义之举、应有之义。反恐怖工作是党中央赋予国家安全机关的一项光荣职责使命,国家安全机关始终坚持法治思维、精准施策,坚持打防结合、整体防控,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深化交流、务实合作,严防境外恐怖主义活动向境内延伸、严防暴恐极端思想向境内渗透倒灌,有力担当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神圣使命,在反恐怖主义的激烈斗争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中非共谋发展的时代强音!习主席的讲话引发中外与会嘉宾热烈反响

当晚,正桂村以及周边县的6条香火龙出动。这些香火龙由秸秆或稻草编扎而成,最大的一条香火龙长达20余米,需要60多名成年人才能灵活挥舞,龙身以各种线香造型,并以点燃的柯树棒为点缀。每条龙都熠熠生辉,造型精美,在200多名青壮年的托举下翻滚飞腾,绕过田间,穿过村庄,曼妙的身姿活灵活现。

全球洗手日,如何正确洗手?一起来学习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质优,其与传统生产力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其摆脱了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能源的传统发展模式,通过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优化产业结构上,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助力我国经济逐渐向知识密集型、技术技能密集型的发展模式转型,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优化资源供需匹配上,精准的数据分析和先进的管理工具能够实现对市场需求的精确预测,确保资源供应与实际需求的配置效率不断提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